到7月5日止,2016年又一批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
药品定点生产企业招标评审结果公示期满。地高辛口服溶液将由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供货;复方磺胺甲噁唑注射液则由山东方明药业和新华制药供货;注射用对氨基水杨酸钠由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山西振东泰盛制药供货。
今年4月,政府部门开始为9类短缺药定点生产企业进行招标。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甲巯咪唑片等品种现已落实定点生产企业,且有短缺品种开始恢复市场供应。“这类产品有的已多年没有生产。我们公司这次中标的复方磺胺甲噁唑注射液早期治疗肠道感染,同质产品多,可代替性强,加上价格低,产品退市多年,但它在白血病术后抗感染方面作用独特。”公司已完成了该药的小试、中试,进一步在优化生产工艺,接下来该准备恢复生产事宜了。”
需求难测考验药企
国家卫计委药具管理中心公示的信息显示:地高辛口服溶液中标价32.2元/瓶;复方磺胺甲噁唑注射液(10支/盒)中标价41.2元/盒,2.0g注射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中标价5.9元/支,解决短缺药供给矛盾正在曲径通幽。
前述企业负责人称:“这次中标16个省市。国家给这类产品留出了合理的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参与短缺药竞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
其心态大致相同:企业参与竞标除体现担当的一面外,品牌形象的提升也是其考虑和权衡的焦点。
问题是生产定点了,但很难定量,这是企业当前较困惑的地方。“这类药品临床需求没有系统、全面的数据可供参考,企业不好安排前期的生产。”该负责人说,其他产品还有标内、标外市场,而短缺药虽临床急需,但量少,怎么安排后续的生产仍待研究。
据悉,短缺药频繁“消失”的原因很多:既有原料药供应问题,也与质量标准提升和人工等生产成本逐年上升有关,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有些药品由于用量小、临床需求不确定,致使供需难以有效衔接。
“定点是政策引导方案,不是市场化运行的结果,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定点厂家没有生产动力主要是利润不够,如果国家能够补贴或以量补价,企业就会生产,这能否保持‘生物活性’值得观察。”
目前,已有品种恢复生产。也有专家对此政策持谨慎乐观态度:“定点生产的核心在量价双保,但医院的需求量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供需关系怎么平衡尚需市场的检验。”
再者,若没有利润作动力,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就可以预测最后短缺药供给仍会“偏瘫”的结果。“我们打算先生产一批满足临床需要,然后再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调整生产计划与库存。”虽然中了标,心里对生产安排还是有些隐忧。
数据平台优化供给
造成供给短缺,各方各有原由,但现在需要正视并亟待破局的是,怎么解决需求信号传递滞后的问题。
“眼下最让人纠结的是,现在究竟是哪些地方、哪些医院及患者有用药短缺的现象?短缺的是哪些药品?这些短缺药品的供应链体系怎么样?供货及库存情况如何?临床上的需求变化怎么及时获取等等,这些关键的基础工作非常缺失。”他认为,眼下短缺药危机的本质,实际上是缺乏建设信息平台的意识和准备。因此,要把基于大数据技术而建立起来的短缺药信息平台上升到战略高度。
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保障短缺药供给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如果需求传递滞后,采购与供给计划就赶不上需求变化,进而造成库存短缺。这样一来,成本的上升吞噬了利润,无利企业自然不愿意供货。“现在必须认识到,根治药品短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建规则搭平台引导市场,市场通过无形的手支配资源。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利用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发现改进的机会并进行优化,根据需求管理库存占有量。”该专家称。
对于药品短缺,目前大多数观点仍集中在建立和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设立专门的短缺药流通及销售监管体系、建立预警机制、保障药物储备等方面,江苏就在全国率先建立定点储备制度和动态监测体系。此外,国家反垄断法对短缺的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开出罚单。不可否认,短缺药供应有创造短缺的可能。(天拓咨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