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妇幼健康大型科普和培训活动启动
6月7日,由健康报社主办、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支持的“守护幸福”——推动妇幼健康大型报道及科普和培训活动在京启动。活动内容包括组织妇幼健康专题调研报道、妇幼健康科普培训、妇幼卫生重大专项经验交流。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出席启动会并讲话。
刘谦说,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妇女儿童群体,妇幼卫生工作承担着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责任。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实施了一系列策略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提高了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卫生部妇社司司长秦怀金介绍了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他说,卫生部“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包括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行动计划、妇女儿童疾病防治行动计划、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让公众和医务人员了解这些惠民政策,需要《健康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与普及。
谢旭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取得重要进展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中国财政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十九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上表示,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取得重要进展,下一步将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在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方面,谢旭人表示,推进
医药卫生事业改革,重点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其中,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其成败关系医改的全局,目前改革试点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在体制机制改革、结构性调整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因此,谢旭人说,相关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何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研究基本药物制度的改进完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如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2012年6月5-6日,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卫生部疾控局结防处、中国疾控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卫生部结核病麻风病防治分委员会及重点省(市)有关同志和专家共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就《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机构职责、业务管理、技术环节等均提出了重要意见。世卫组织西太区麻风病顾问小须贺(Osuga)先生介绍了全球及西太区麻风病流行情况,并对中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和指南提出建议。
《指南》将紧紧围绕我国消除麻风病危害的中心任务,以既往的技术文件为基础,吸收国际国内的经验,结合医改的统一政策和要求,对防控措施进行全面规范和指导。《指 南》适用人群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防治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计划于今年第3季度印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盐酸拉莫三嗪口服制剂和米索前列醇口服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
根据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控制药品使用风险,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盐酸拉莫三嗪口服制剂和米索前列醇口服制剂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同时,要求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知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尽快修订说明书和标签,并将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相关药品生产企业还应主动跟踪该类药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情况,按规定收集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2012年6月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一步严格药用辅 料生产和使用的管理。一是通过进一步落实药品生产企业责任,促使其自觉履行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的审计和管理;二是通过进一步落实监管部门责任,实现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延伸监管;三是通过实施GMP、开展分类管理并与药品制剂的关联审评,来提高药用辅料准入门槛;四是通过加大打击力度,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引导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及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规范生产和使用。
《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药品质量的责任人,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对药品生产所用的辅料严格把关,并对供应商进行审计。购入的药用辅料必须按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药品。《征求意见稿》强调,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按规定的处方工艺生产药品,若发生变更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研究,并履行变更手续。
《征求意见稿》将药用辅料参照原料药进行管理,加大了监管力度:一是要求药用辅料生产企业按照《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提高生产企业准入门槛;二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辅料实行分类管理,对高风险辅料及生产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风险控制;三是要求新药用辅料必须与药物制剂关联审评,强调药品生产企业对新辅料的检验审计责任,进一步严格了药品所用药用辅料的固定来源和技术要求;四是将提高和完善药用辅料标准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有利于药品制剂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北京7月起试点实施医事服务费
下月1日起,友谊医院将试点医事服务费,届时挂号费将取消。昨天,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刘建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介绍,友谊医院首先进行医药分开试点,取消15%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同时首设医事服务费。7月1日执行医事服务费之后,患者在看病时还需拿一个顺序号。
实施医事服务费,即按照医师职级确定患者门诊的诊疗费,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刘建表示,医事服务费收费标准为普通门诊号42元,专家号依次为60元、80元、100元。
刘建说,友谊医院从7月1日起,将全部通过医药分开,实行进价销售。据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以药养医,加价15%销售。医药分开,实际就是药品在医院以进价销售,切断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关系。
刘建称,过去医院的收入主要是三个来源,一个是政府财政支持,还有一部分是靠医院自身开办,从医疗服务当中收取一部分收入,第三部分就是药品加价,就是零加成。仅药品加成收入一项,友谊医院去年一年达1.26个亿,15%的药品加成取消以后,对医院的收入有影响的。所以这一次政府采用取消药品加成,但是采取平移的方式,以医事服务费的方式收取。友谊医院取消药品加价15%销售后,药品都将按进价销售,比其他医院便宜,但因进货渠道不一样,可能也存在不同。
抢滩五千亿中药市场药企打响人才争夺战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中药工业将保持年均12%以上速度的增长,到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预计超5500亿 元。巨大的市场潜力,让众多企业纷纷抢滩中药市场,欲从中“分一杯羹”。
然而,另一份数据却让众多的企业“望而却步”,也凸显了我国中药企业在成长壮大进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医药企业人才招聘需求量同比增长96%,其中技术科研类人才的需求骤升。医药企业普通研发人员的年薪近十万、研发经理年薪更是高达十八万,研发人员2011年的涨薪幅度达15.8%。许多企业以高薪聘请人才的方式依然无法长久留住人才,导致许多企业不得不“挖墙脚”,吸纳和稳固人才已成为制约医药企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医药企业人才短缺状况很难通过企业自身努力在短时间内加以解决,因此必须加强医药市场监管、加快对社会潜在的医药人才资源由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化工作,为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中医药行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加需要各大高校的培养和输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要抓住医药市场人才短缺的契机,加快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以有效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医药人才的有效需求,实现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目前市场现有中医药科研类人才不足,中医药企业必须把眼光转向高校,寻找到“源头活水”,才能真正解决医药人才短缺的困局。
医药行业市场简报2012.6 |
时间:2019-04-07 22:59:08 来源: 作者:admin |
推动妇幼健康大型科普和培训活动启动
6月7日,由健康报社主办、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支持的“守护幸福”——推动妇幼健康大型报道及科普和培训活动在京启动。活动内容包括组织妇幼健康专题调研报道、妇幼健康科普培训、妇幼卫生重大专项经验交流。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出席启动会并讲话。
刘谦说,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妇女儿童群体,妇幼卫生工作承担着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责任。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实施了一系列策略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提高了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卫生部妇社司司长秦怀金介绍了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他说,卫生部“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包括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行动计划、妇女儿童疾病防治行动计划、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让公众和医务人员了解这些惠民政策,需要《健康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与普及。
谢旭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取得重要进展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中国财政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十九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上表示,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取得重要进展,下一步将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在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方面,谢旭人表示,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重点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其中,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其成败关系医改的全局,目前改革试点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在体制机制改革、结构性调整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因此,谢旭人说,相关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何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研究基本药物制度的改进完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如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2012年6月5-6日,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卫生部疾控局结防处、中国疾控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卫生部结核病麻风病防治分委员会及重点省(市)有关同志和专家共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就《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机构职责、业务管理、技术环节等均提出了重要意见。世卫组织西太区麻风病顾问小须贺(Osuga)先生介绍了全球及西太区麻风病流行情况,并对中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和指南提出建议。
《指南》将紧紧围绕我国消除麻风病危害的中心任务,以既往的技术文件为基础,吸收国际国内的经验,结合医改的统一政策和要求,对防控措施进行全面规范和指导。《指 南》适用人群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防治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计划于今年第3季度印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盐酸拉莫三嗪口服制剂和米索前列醇口服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
根据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控制药品使用风险,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盐酸拉莫三嗪口服制剂和米索前列醇口服制剂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同时,要求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知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尽快修订说明书和标签,并将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相关药品生产企业还应主动跟踪该类药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情况,按规定收集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2012年6月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一步严格药用辅 料生产和使用的管理。一是通过进一步落实药品生产企业责任,促使其自觉履行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的审计和管理;二是通过进一步落实监管部门责任,实现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延伸监管;三是通过实施GMP、开展分类管理并与药品制剂的关联审评,来提高药用辅料准入门槛;四是通过加大打击力度,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引导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及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规范生产和使用。
《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药品质量的责任人,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对药品生产所用的辅料严格把关,并对供应商进行审计。购入的药用辅料必须按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药品。《征求意见稿》强调,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按规定的处方工艺生产药品,若发生变更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研究,并履行变更手续。
《征求意见稿》将药用辅料参照原料药进行管理,加大了监管力度:一是要求药用辅料生产企业按照《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提高生产企业准入门槛;二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辅料实行分类管理,对高风险辅料及生产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风险控制;三是要求新药用辅料必须与药物制剂关联审评,强调药品生产企业对新辅料的检验审计责任,进一步严格了药品所用药用辅料的固定来源和技术要求;四是将提高和完善药用辅料标准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有利于药品制剂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北京7月起试点实施医事服务费
下月1日起,友谊医院将试点医事服务费,届时挂号费将取消。昨天,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刘建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介绍,友谊医院首先进行医药分开试点,取消15%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同时首设医事服务费。7月1日执行医事服务费之后,患者在看病时还需拿一个顺序号。
实施医事服务费,即按照医师职级确定患者门诊的诊疗费,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刘建表示,医事服务费收费标准为普通门诊号42元,专家号依次为60元、80元、100元。
刘建说,友谊医院从7月1日起,将全部通过医药分开,实行进价销售。据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以药养医,加价15%销售。医药分开,实际就是药品在医院以进价销售,切断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关系。
刘建称,过去医院的收入主要是三个来源,一个是政府财政支持,还有一部分是靠医院自身开办,从医疗服务当中收取一部分收入,第三部分就是药品加价,就是零加成。仅药品加成收入一项,友谊医院去年一年达1.26个亿,15%的药品加成取消以后,对医院的收入有影响的。所以这一次政府采用取消药品加成,但是采取平移的方式,以医事服务费的方式收取。友谊医院取消药品加价15%销售后,药品都将按进价销售,比其他医院便宜,但因进货渠道不一样,可能也存在不同。
抢滩五千亿中药市场药企打响人才争夺战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中药工业将保持年均12%以上速度的增长,到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预计超5500亿 元。巨大的市场潜力,让众多企业纷纷抢滩中药市场,欲从中“分一杯羹”。
然而,另一份数据却让众多的企业“望而却步”,也凸显了我国中药企业在成长壮大进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医药企业人才招聘需求量同比增长96%,其中技术科研类人才的需求骤升。医药企业普通研发人员的年薪近十万、研发经理年薪更是高达十八万,研发人员2011年的涨薪幅度达15.8%。许多企业以高薪聘请人才的方式依然无法长久留住人才,导致许多企业不得不“挖墙脚”,吸纳和稳固人才已成为制约医药企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医药企业人才短缺状况很难通过企业自身努力在短时间内加以解决,因此必须加强医药市场监管、加快对社会潜在的医药人才资源由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化工作,为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中医药行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加需要各大高校的培养和输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要抓住医药市场人才短缺的契机,加快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以有效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医药人才的有效需求,实现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目前市场现有中医药科研类人才不足,中医药企业必须把眼光转向高校,寻找到“源头活水”,才能真正解决医药人才短缺的困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