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2年7月9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对日前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做了重点解读,并向大家介绍了慢性病防控专家共识、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等有关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将与健康相关的疾病或者健康的问题分为传染病、慢性病和损伤三大类。当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我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其中包括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和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0%,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
日前,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5个部委局联合印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这是我国第一个慢性病国家级综合防治规划。规划内容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跨部门协调机制;二是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治专业体系;三是按照三级预防策略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基本原则;四是搭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平台。
为推进规划实施,卫生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加强指导和评估。卫生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慢性病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着力解决慢性病防治在适宜技术选择、基本药物遴选、基层防治模式和筹资保障机制等方面问题,全面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目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已经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2012年医改重大专项慢性病防控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资金较2011年增长近1倍,地方各级财政也将加大慢性病防控项目的配套经费。
观点:
1.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慢性病的重视和投入有所不足,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疾病谱中传染病和损伤类占比相对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的医药体系中注射剂型占比较大且更为有利可图,而慢性病常用的口服剂型通常不作为销售的重点。随着我国慢性病发病率的提高以及医疗改革逐步深入,我国对于慢性病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势必有所加强。
2.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在预防环节中政府的投入往往会成为主导力量,而基层医疗体系在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健康教育、预防性筛查、早诊早治、常见慢性病管理和康复等工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3.由于慢性病的治疗周期长,在社会整体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大,因此慢性病的药物治疗中更注重药物经济学的应用,这意味着那些价格相对低廉,具有进口替代作用的慢性病治疗国产药品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点评:卫生部发布慢性病防治2012.7 |
时间:2019-04-07 22:57:57 来源: 作者:admin |
事件:
2012年7月9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对日前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做了重点解读,并向大家介绍了慢性病防控专家共识、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等有关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将与健康相关的疾病或者健康的问题分为传染病、慢性病和损伤三大类。当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我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其中包括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和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0%,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
日前,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5个部委局联合印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这是我国第一个慢性病国家级综合防治规划。规划内容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跨部门协调机制;二是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治专业体系;三是按照三级预防策略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基本原则;四是搭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平台。
为推进规划实施,卫生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加强指导和评估。卫生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慢性病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着力解决慢性病防治在适宜技术选择、基本药物遴选、基层防治模式和筹资保障机制等方面问题,全面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目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已经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2012年医改重大专项慢性病防控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资金较2011年增长近1倍,地方各级财政也将加大慢性病防控项目的配套经费。
观点:
1.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慢性病的重视和投入有所不足,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疾病谱中传染病和损伤类占比相对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的医药体系中注射剂型占比较大且更为有利可图,而慢性病常用的口服剂型通常不作为销售的重点。随着我国慢性病发病率的提高以及医疗改革逐步深入,我国对于慢性病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势必有所加强。
2.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在预防环节中政府的投入往往会成为主导力量,而基层医疗体系在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健康教育、预防性筛查、早诊早治、常见慢性病管理和康复等工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3.由于慢性病的治疗周期长,在社会整体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大,因此慢性病的药物治疗中更注重药物经济学的应用,这意味着那些价格相对低廉,具有进口替代作用的慢性病治疗国产药品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
|
|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备案/许可编码号:渝ICP备11007800号
技术支持:重庆双活云计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