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标政策纠偏利好行业,有利于独家、专科品种发展
各地纠偏了之前的最低价中标的政策,不同地区的招标均体现了“质量优先、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其中山东省对双信封模式进行了多处改良,区分质量层次,以商务标综合得分取代最低价中标,国内品牌药企业中标情况良好。广东和江苏省采用量价挂钩的方式,使药品供应企业在投标前就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供货的数量及市场份额,便于计算成本并合理确定报价,充分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上海13年招标则是采取不高于5省市平均中标价或次低价作为投标价,这些都是对之前安徽省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政策的一定纠偏,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国家进一步规范了药品和高质耗材采购机制.政策的影响主要是保护部分低价好药,部分药价有上升空间,有利于独家、专科品种发展。招标范围不断细分,产品集合与供应商组合更集中,药品供应链关系将重塑。基层医疗机构用量大、老百姓呼声高、社区落标的是基药的补充采购,大包装简包装集中招标采购,2010新进医保和已到招标周期的非基药药品招标采购。价格方面:以上一轮平均中标价为基数,区分不同质量层次,同一质量层次通用名、剂型和含量规格相同的药品,以最小独立包装单位的平均价作为投标价的比对依据,不高于5省市平均中标价或次低价。
(四)医保控费成为今年行业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
2013年将全面实行基本医保总额控制。全面推广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付费。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长不高于当地GDP增幅(平均8%左右)。控制贵重药品限额(30%—50%)。这措施将影响医院用药结构,控制药占比。此外“二次议价”、“二次遴选”动力加大,行业销售增长受到抑制。为避免承担预算超支部分,医院层层分解医保总额,等于把风险直接加在传统的利润中心科室身上。住院统筹基金一定程度上分解为个人帐户模式,消解了医保统筹基金的风险分散功能,使医生与病人面临的风险增大。未来的趋势将是完善细化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探索弹性结算,避免因支付方式改革产生的负面影响。
大病医保是新农合、居民医保资金对支付结构的重新分配,直接影响高价药应用面的拓宽。将带来需求抑制的迅猛释放,具有比价优势的仿制品种将是主要受益方。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在1/3统筹地区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委托商保机构承办大病医保。新农合与大病医保对接,地市一级统筹。现已有近20个省市出台《大病医保支付相关细则》。针对新农合基金盘子不够大的矛盾,将采用提高统筹层次与城保相匹配;通过分级管理,利用报销梯度和转诊制度来控制就医行为向上流动;用基金调剂解决城乡和区域之间不平衡。
(五)新版GSP和GMP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行业整合
新版GSP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订后的GSP对药品购销渠道、仓储温湿度控制、票据管理、冷链管理和药品运输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标准实施后,大部分小散医药流通企业将面临被淘汰风险。将促进行业再次洗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型企业重组或转型、小型企业大规模退出,行业管理能级提高。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批发企业1.3万家降至数千家。零售药店42万家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监管重点主要集中在票据管理,冷链管理,药品运输。未来行业再次洗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型企业重组或转型、小型企业大规模退出。行业管理能级提高,盈利能力下降。
新版GMP要求现有
血液制品、
疫苗、
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要在13年底达到新版GMP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企业要在15年底达到新版GMP要求。短期虽然会增加行业的运营成本,但长期属于行业利好政策,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及整体竞争力。但是总体来说新版GMP的整体进度偏慢,截止3月,全国共有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为229家,总体通过率为17.4%;3839家非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认证为500家,通过率为13%。
图2:四部委推进新修订药品GMP加快实施的七项措施

重点行业政策对医药企业的影响(二) |
时间:2019-04-07 22:53:41 来源: 作者:admin |
(三)招标政策纠偏利好行业,有利于独家、专科品种发展
各地纠偏了之前的最低价中标的政策,不同地区的招标均体现了“质量优先、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其中山东省对双信封模式进行了多处改良,区分质量层次,以商务标综合得分取代最低价中标,国内品牌药企业中标情况良好。广东和江苏省采用量价挂钩的方式,使药品供应企业在投标前就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供货的数量及市场份额,便于计算成本并合理确定报价,充分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上海13年招标则是采取不高于5省市平均中标价或次低价作为投标价,这些都是对之前安徽省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政策的一定纠偏,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国家进一步规范了药品和高质耗材采购机制.政策的影响主要是保护部分低价好药,部分药价有上升空间,有利于独家、专科品种发展。招标范围不断细分,产品集合与供应商组合更集中,药品供应链关系将重塑。基层医疗机构用量大、老百姓呼声高、社区落标的是基药的补充采购,大包装简包装集中招标采购,2010新进医保和已到招标周期的非基药药品招标采购。价格方面:以上一轮平均中标价为基数,区分不同质量层次,同一质量层次通用名、剂型和含量规格相同的药品,以最小独立包装单位的平均价作为投标价的比对依据,不高于5省市平均中标价或次低价。
(四)医保控费成为今年行业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
2013年将全面实行基本医保总额控制。全面推广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付费。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长不高于当地GDP增幅(平均8%左右)。控制贵重药品限额(30%—50%)。这措施将影响医院用药结构,控制药占比。此外“二次议价”、“二次遴选”动力加大,行业销售增长受到抑制。为避免承担预算超支部分,医院层层分解医保总额,等于把风险直接加在传统的利润中心科室身上。住院统筹基金一定程度上分解为个人帐户模式,消解了医保统筹基金的风险分散功能,使医生与病人面临的风险增大。未来的趋势将是完善细化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探索弹性结算,避免因支付方式改革产生的负面影响。
大病医保是新农合、居民医保资金对支付结构的重新分配,直接影响高价药应用面的拓宽。将带来需求抑制的迅猛释放,具有比价优势的仿制品种将是主要受益方。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在1/3统筹地区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委托商保机构承办大病医保。新农合与大病医保对接,地市一级统筹。现已有近20个省市出台《大病医保支付相关细则》。针对新农合基金盘子不够大的矛盾,将采用提高统筹层次与城保相匹配;通过分级管理,利用报销梯度和转诊制度来控制就医行为向上流动;用基金调剂解决城乡和区域之间不平衡。
(五)新版GSP和GMP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行业整合
新版GSP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订后的GSP对药品购销渠道、仓储温湿度控制、票据管理、冷链管理和药品运输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标准实施后,大部分小散医药流通企业将面临被淘汰风险。将促进行业再次洗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型企业重组或转型、小型企业大规模退出,行业管理能级提高。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批发企业1.3万家降至数千家。零售药店42万家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监管重点主要集中在票据管理,冷链管理,药品运输。未来行业再次洗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型企业重组或转型、小型企业大规模退出。行业管理能级提高,盈利能力下降。
新版GMP要求现有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要在13年底达到新版GMP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企业要在15年底达到新版GMP要求。短期虽然会增加行业的运营成本,但长期属于行业利好政策,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及整体竞争力。但是总体来说新版GMP的整体进度偏慢,截止3月,全国共有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为229家,总体通过率为17.4%;3839家非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认证为500家,通过率为13%。
图2:四部委推进新修订药品GMP加快实施的七项措施
|
|
|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备案/许可编码号:渝ICP备11007800号
技术支持:重庆双活云计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