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院企资源 > 行业需求 > 行业产品需求

解读国家大部制改革,计生和食品安全纳入卫生工作

时间:2019-04-07 22:50:49  来源:  作者:admin
事件: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披露:

      (1)卫生部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人口计生委的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发改委;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组建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点评:

    1、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加强。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过去由卫生部划分出去,主要职责是协调全国计划生育的宣传指导,加强避孕科研、节育技术指导和做好避孕药具的供应工作,后来也负责人口政策、发展战略等宏观决策。此次将人口政策制定划入发改委,精简了重复职能。计生部分与卫生部合并,使生育领域的公共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对于计生委来说,怎样为公众提供更好的优生优育服务是当前面临的新问题,过去以提供节育手术为主的方式,难以满足时代需要。由于计生部门在全国范围建立的服务网已经较为成熟,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和硬件优势互补,即可在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产后访视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初级保健服务、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在偏远地区尤为有意义。计生卫生“二合一”,将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例如准生证。现实生活中准生证优先于生育权,异地办理准生证手续繁琐复杂,派生出的独生子女证、上环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等等,给许多夫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准生证等虽然还将保留,但这些人为的程序障碍有望通过部制改革而改善。

    2、计划生育仍为基本国策,二胎政策暂时不会全面放开。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特定历史和社会发展时期保障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没有被资源消耗拖后腿。经过30多年的实施,我国老龄化已日益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养老负担加重,会导致经济衰退。

    此外,更多的家庭出于对独生子女的成人风险、养老风险等考虑,生二胎的意愿愈发强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目前已普遍实行“双独二胎”政策,但未再进一步扩大,其担心一方面是中国人口基数大,放开后人口会迅速增长,导致资源承载问题;另一方面是公平性,富裕家庭有条件,会生的多一些,而城市工薪阶层普遍负担较重,不敢生二胎。计划生育政策的修改,需要对未来人口发展形势进行科学全面的研究,作为基本国策短时间内轻易不会改变,此次计生委和卫生部撤并不是计生政策改革的信号。

    3、将大力推行优生优育政策,基层生育及婴幼儿市场收益。

    计划生育工作改制后,将有条件在基层地区得到政策和资金倾斜,更好的推行优生优育政策,并向一定的医疗服务角色转变。农村和乡镇地区的孕前体检、围产期及婴幼儿护理服务等,

    将随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加强而收益。

    4、食品安全归农业部和药监总局管理。

    食品安全实现管理衔接无缝化,责任明确化。方案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由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也划入农业部。食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后,由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来监管,最后由卫生部门进行评估并反馈给上述两个部门进行改进,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立法和执法分开,并且无缝隙监管的流程,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巨大进步。

    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采取分段监管。有人举例“一个西红柿在农贸市场卖归农业管,在超市卖归工商管,做成西红柿酱归质检管,上了餐桌又归食药局管。”由于监管部门权力交叉,责任不明,容易出问题推诿和打击不力,造成苏丹红辣酱、敌敌畏火腿、孔雀绿水产、吊白块、硫磺中药、石蜡米、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屡屡发生,人们不得不补习化学知识。另外,多重监管上又加重了守法者负担。

    人员安排方面,过去归属于质检、工商部门在食品生产和流通流域安全监管的行政司局和技术职称部门,将一并划入国家食药总局,相关人员体系和技术力量的加强都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见效。对比美国的FDA,有接近万名雇员,是美国联邦政府雇员最多的政府部门之一,大多数是科学家、医学博士和专业人员。而我国食药总局在编人员百余人,两者所管范围基本一致,为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审批和监管。可见我国食品、药品等专业监管人员配备还很不足,真正达到满意的监管尚待时日。药品的生产到流通使用监管在这次大部改制中并未有太大影响。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备案/许可编码号:渝ICP备11007800号 技术支持:重庆双活云计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