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医检,一个尚未被中国民众广泛认知的
医疗细分行业,在政策助力之下,渐成资本新宠。2012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布《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定可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上述规定被看做是政府对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体系的“扶正”表态,令民营医疗机构振奋。而按照国际经验,第三方医检将有望进入新一轮的快速成长,产生数以万亿计的市场份额。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能,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布局谋划,甚至在同一地区上演交锋争食战。而作为资本、科技和人才密集及规模效应明显的第三方医检行业,未来的竞争重点将体现在,企业各自在检验项目和覆盖范围上的扩张力。
按照《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在“十二五”期间,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都应在县域内基本解决。对此,重庆渝北区某医院相关负责人解释,这就要求没有那么多设备和技术的基层医院也要完成大量的化验检测项目,它们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第三方医检机构。
按照前述重庆渝北区某医院相关负责人的估算,引入第三方医检后,医院的检测成本可能要降低20%以上。据了解,这一细分领域在美国已有超过20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占整体医疗诊断市场的份额超过30%,而国内市场规模目前仅为10亿元,占比只有1%.有券商预计,未来数年内,第三方医检机构的年复合增长率将普遍高达50%,这也是国内资本蜂拥进入的最大诱因。
由于市场不断扩容的诱惑,目前全国已出现近百家医学检验外包机构,但规模普遍较小,营业额多在5000万元以下,主要服务对象是县级医院。目前分居行业前三席的分别为金域、艾迪康、迪安诊断。在万亿市场
蛋糕面前,他们纷纷调整战略,以便争抢更多市场份额。
分析大病医保政策,第三方医检成资本新宠 2012.11 |
时间:2019-04-07 22:46:31 来源: 作者:admin |
第三方医检,一个尚未被中国民众广泛认知的医疗细分行业,在政策助力之下,渐成资本新宠。2012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布《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定可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上述规定被看做是政府对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体系的“扶正”表态,令民营医疗机构振奋。而按照国际经验,第三方医检将有望进入新一轮的快速成长,产生数以万亿计的市场份额。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能,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布局谋划,甚至在同一地区上演交锋争食战。而作为资本、科技和人才密集及规模效应明显的第三方医检行业,未来的竞争重点将体现在,企业各自在检验项目和覆盖范围上的扩张力。
按照《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在“十二五”期间,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都应在县域内基本解决。对此,重庆渝北区某医院相关负责人解释,这就要求没有那么多设备和技术的基层医院也要完成大量的化验检测项目,它们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第三方医检机构。
按照前述重庆渝北区某医院相关负责人的估算,引入第三方医检后,医院的检测成本可能要降低20%以上。据了解,这一细分领域在美国已有超过20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占整体医疗诊断市场的份额超过30%,而国内市场规模目前仅为10亿元,占比只有1%.有券商预计,未来数年内,第三方医检机构的年复合增长率将普遍高达50%,这也是国内资本蜂拥进入的最大诱因。
由于市场不断扩容的诱惑,目前全国已出现近百家医学检验外包机构,但规模普遍较小,营业额多在5000万元以下,主要服务对象是县级医院。目前分居行业前三席的分别为金域、艾迪康、迪安诊断。在万亿市场蛋糕面前,他们纷纷调整战略,以便争抢更多市场份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