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院企资源 > 行业需求 > 行业产品需求

中医药进入全面发展新时代

时间:2019-04-07 22:30:30  来源:  作者:admin
    今年7月1日,首部《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十九大报告亦全面布置健康中国战略,对中医药服务民众健康提出新要求。中医药对养生保健、突发性疾病、慢性疑难性疾病以及疾病后康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具有独特优势的医疗卫生资源。利好政策的推动,让中医药进入全面发展新时代。接下来,应当抢抓中医药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加快医药相关产业联动,形成互动发展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有力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实现。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系主任曾南认为,这是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让中医人对未来的科研和教学更有底气。过去短短两年里,中医药行业各项发展的扶持政策文件陆续出炉,涉及中医药行业产业链所有环节,既有上游药材种植与保护环节的规划及政策,也有中游药材流通及贸易环节的政策与意见,更有在终端对中医药大力发展的规划。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曹洪欣指出,中医药进入全面发展新时代,面对民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应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作用,改革诊疗模式,大力发展中医家庭医生与门诊治疗服务,让中医药为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更大作用。

    在成都“吕医生”社区诊所负责人吕奉平看来,基层全科医疗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通过与社区内家庭签约的形式,建立“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为患者提供零距离的医疗服务,亟待加强推广普及。

    有分析指出,要更好地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作用,就必须改革诊疗模式,致力形成家庭养生防病—门诊治病防变—医院治疗急病、重病和大病格局,构建家庭—门诊—医院合理分工的中医医疗保健模式,通过大力发展中医家庭医生与门诊治疗服务,实现国民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的健康状况。

    “十二五”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委推进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形成加强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的有力举措。但这些举措缺乏国家层面相应的配套政策,县以下基层中医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与适应维护民众健康、防病治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中医药管理与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管理机制不畅通,部分地市和县级政府缺少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人员,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

    有关专家还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和配套政策落地,同时探索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完善的远程会诊系统,促进基层与大医院之间的交流,多措并举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另外,随着中药资源普查的全面开展,构建从种子种苗、规范种植、中药材、中药饮片到中成药质量保障体系与长效机制也迫在眉睫。事实上,中医药对养生保健、突发性疾病、慢性疑难性疾病以及疾病后康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具有独特优势的医疗卫生资源,走向世界是历史必然。

    业内指出,要更好的“走出去”,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首先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核心,明确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定位是“立足中医药服务世界人类健康”,是中医药走出去的基本原则。其次,以兼顾中医药防病治病规律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项目为重点,通过疗效、科技含量和水平达成共识,这是中医药走出去的突破口。第三则是要坚持文化自信,突破文化差异,形成文化认同,这是中医药有效服务人类健康的关键。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备案/许可编码号:渝ICP备11007800号 技术支持:重庆双活云计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