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院企资源 > 行业需求 > 行业产品需求

整形美容业存在诸多乱象需加以解决

时间:2019-04-07 22:25:23  来源:  作者:admin
    近十年来,我国年均因为整形美容导致毁容毁形的投诉多达近2万起。有业内人士称10年间已经有20万张脸被“三非整形”(即非法医疗机构、非从事医疗美容的专业医师、非法的药品)毁掉了。

    毋庸置疑,整形美容业正在成为一种大众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拥有超过300万家美容门店,其中40%左右属于医疗美容范畴,但仅有不足10%的美容机构拥有医疗实力,而拥有医疗美容从业资质的机构更是少之又少,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无证行医、跨专业行医、广告虚夸等现象大量存在。加之监管乏力,整容纠纷事件不时发生。

    可以肯定,目前在整个整形美容行业尤其是民营整形美容业中,技术水平不均衡、管理理念和价值取向不一,存在诸多乱象。尤其是我国整形手术以每年约200%的速度增长,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市场混乱,鱼龙混杂。

    一方面,由于整容业容易产生暴利,吸引了不少不懂医术的人来投资整形美容,致使一些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科室被承包,变成了私人性质的经营机构。在利益至上思想支配下,整容业变成了“毁容业”,而一些民营医疗机构,胆子更大,只要能赚钱,敢把病人当“小白鼠”,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感。

    另一方面,一些民营整形美容机构为了获得短期效益,大量投放夸大的虚假广告。主要表现在对医生、专家的过度包装,对整形美容项目效果的过度渲染,以及对仪器设备功效的夸大宣传。再者,非理性整容,某种程度上也助推了整形美容业的乱象。

    更为重要的是,整容医生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资质认定宽松,缺乏一个权威的评估认定。在国外,整容资格认定由医学会承担,由相关学科的专家联合进行评估。可在国内,卫生行政部门取代了医学会的作用。在监管时,医学会形同虚设。由于相关审批不严格,不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入该行业,加大了行业的安全风险。

    实际上,为了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早在2002年,原卫生部就实施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办法对美容医疗机构的设置登记、执业人员资格、执业规则等均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原卫生部在2002年对1994年制定的美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进行了修订,规范了美容医疗机构的准入门槛。2009年,原卫生部又制定下发了《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将医疗美容技术进行分级管理,明确了各类别医疗机构可以实施的美容技术范围。

    尽管如此,解决医疗整容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自律双管齐下,从法律、制度层面彻底肃清行业发展乱象。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备案/许可编码号:渝ICP备11007800号 技术支持:重庆双活云计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