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为木犀科连翘属药林兼用型植物,根据采收时间一般分青翘和老翘,以适时采收的青翘品质最佳。近年来,受利益驱使,未到最佳采收期就有客户和商贩进行抢青采摘和收购,不仅造成资源破坏,而且严重影响连翘的产量和品质,从而降低药用价值。
为加强
中药材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进一步规范连翘产销管理,今年各主产区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及早制止连翘抢青现象的发生,以确保药农丰产又丰收,入药更有效。
丰产局势已定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解散、降血压、降血脂之功,其花、叶、果均可入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为国内最常用的40种大宗药材之一。连翘野生资源在山西、河北、河南太行山区分布广泛,近年来各地又有大量人工种植。今春以来,由于国内多个连翘产区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十分利于连翘生长,或是近10年来挂果最好的年份,目前丰产局势已能确定,即将进入采收期。
由于连翘种植投资小,见效快,一次投资,长久受益,在家种连翘方面,从各地反馈情况看,近年来连翘种植基地项目在不断扩展,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如山西省安泽县境内山多林丰,全县连翘、食用菌、山杏等野生资源极其丰富,目前野生连翘面积达150余万亩,每年连翘产量400万公斤,采收量28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素有“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之称。目前全县有1000余农户发展连翘规范化种植,栽植面积达到9500亩,其中部分项目已经形成产能。
山西省陵川县是中药材“一县一业”基地县,也是全国连翘主产区之一,全县现有野生连翘分布面积80多万亩,人工抚育面积30多万亩,每年连翘采收可为农民带来5000多万元的收入;同时,陵川县将传统方法与现代工艺进行融合,近年来已经成功开发出连翘茶系列产品,形成了连翘从育苗到加工的全产业链生产,极大地提升了连翘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山西作为连翘主产地,不仅野生资源丰富,而且为了延长产业链,与大企业集团联合实施人工基地种植也在不断发力。如去年山西国新晋药集团与泽州县二十里铺连翘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就签订了1.5万亩连翘种植加工基地项目;去年陵川县1250亩连翘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项目也成为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崛起工程项目。
盲目采青不可取
在连翘采收中,一般白露前后采收的果实为青翘,烘干晾晒后方可入药;立冬后采摘的完全干透的叫连翘或老翘。青翘产量远远高于老翘,而且白露后采收的青翘品质最佳。“抢青”得到的青翘虽然也能入药,但质量、药用价值相对较低,既不符合道地药材理念标准,又不利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反而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后市价格。
一般来讲,连翘盲目采青具体会带来如下后果:
降低产量和品质。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除了受遗传因子的调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受采收、加工、干燥方法、贮藏和炮制的影响。据测定,5~7月,每百克连翘果实(壳)干物质积累由2.213克增至7.896克,增加了2.6倍;种子干物质积累由0.645克增至3.108克,增长了3.8倍。7月后,壳和种子的干物质积累减缓。因此,5~7月是连翘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时期,青翘的适宜采收期为8~9月,老翘为10月中旬左右。过早采摘的连翘品质低劣,有效成分含量较低,药效差。
破坏连翘生长环境,不利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近年来,每年清明过后,连翘就有嫩芽出来,不少公司就开始组织老百姓上山摘叶。这种对连翘滥采行为不仅很难保证临床疗效,确保道地中药材体现出真正的药用价值,同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野生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利用与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急功近利,降低药农经济收入。过早采摘的连翘水分含量高,干物质产量相对较低,药用成分积累不够,商品价值差,商贩收购时就会压级压价,既降低了产地药材信誉,又易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后市药材价格,最终吃亏的还是药农。
因此,在加强源头治理,保证科学适时收获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做好连翘的品种优选、整形修剪、肥水及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同时,要在连翘茶、饮料等系列保健产品加工开发上下功夫,以延长产业链,保障连翘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