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院企资源 > 行业需求 > 行业产品需求

增速放缓、竞争加剧 2017年血制品行业有点动荡

时间:2019-04-07 22:10:56  来源:  作者:admin
    由于政府政策影响,我国血制品行业呈现相对独立、封闭、高度集中且供不应求的状态。常年未有新竞争者进入、高度监管筛选淘汰掉一批没有实力的小企业,再限制住部分品种单一的中小企业扩张后,种种向综合实力强、品种类别多样的龙头企业倾斜的政策发布,使得我国血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已呈现明显“寡头垄断,强者恒强”的局面。

    据wind数据,2010-2017年,我国血制品行业销售毛利率在60%以上,净利率约为30%。2017年我国血制品行业总营业收入为70.65亿元,同比增长22.34%;营业成本为27.23亿元,营业利润为26.15亿元。可见我国血制品行业体量大,增速块,呈欣欣向荣增长态势。

    但是,这个黄金行业却已明显形成垄断竞争的格局。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实际血浆需求量超过14,000吨,2017年国内总体采浆量达8,000多吨,产品供需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四家集团公司占据行业总采浆量的近60%。这也使得各家竞争愈发明显,谁能掌握扩张得更快,掌握更多采浆量,拥有更多产品线,谁就能赢。

    国内七家血制品上市公司对比

    目前,我国血制品行业的上市企业主要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泰邦生物、博雅生物、卫光生物和ST生化七家。下面,新康界将就各家能力进行横向对比,看看哪家更占优势。

    收入能力对比

    对比几家血液制品上市公司,可以看出在营收上,泰邦生物、天坛生物、上海莱士以及华兰生物四家几乎并驾齐驱。这是由于这四家企业规模最大,血站及销售铺开面相对更广,所以营业收入也会相对较高。近三年,华兰生物和博雅生物在2017年有大幅增长,华兰生物是由于疫苗市场转暖影响,其2017年疫苗制品实现营收2.81亿元,同比增加157.88%,毛利率为69.53%,同比增加16.73%;博雅生物则是由于其在保持血制品主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非血制品业务也有高增长表现,如复方骨肽实现收入1.5亿,同比增长130%。上海莱士与天坛生物2017年营业收入有较大下跌,上海莱士是由于其全资子公司郑州莱士为扩大产能,于2017年年中停产,对相关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影响了产品的生产;2017年医药行业实施“两票制”,“两票制”的推进短期内对营业收入有一定的影响。而天坛生物主要为转让子公司北生研和长春祈健股权,导致预防制品销售收入下降所致。

    浆站数量和血浆采集量是血液制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采浆量的高速增长为公司血液制品业务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虽然各家在年报中并未提及采浆量具体吨数,但从各方面资料来看,2017年国内采浆量靠前的企业依然是华兰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天坛生物四家,华兰生物2017年采浆量为1400吨,为国内血制品行业中血浆获取能力最高的企业。产品线方面,目前仅华兰生物和上海莱士具备国内最全的产品分离能力,天坛生物资产重组,收购成都蓉生之后,其血浆利用率和血浆获取能力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量”的竞争转向“质”的竞争

    近年来,虽然我国血液制品批签发总量依然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我国血制品行业在经过2016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未来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从细分种类来看,大品种白蛋白和静丙增速放缓,特免中需求较好的狂免和破免实现一定增长,产值较高的凝血因子类产品中PCC 和八因子实现20%以上增长。所以,产品线丰富、采浆量靠前的龙头企业将占据较大优势。未来几年,血制品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目前,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四家集团公司已占据血制品行业优势地位,但这四家未来地位也许大有改变,天坛生物不断整合中生资产后,血制品实力将大大增长;上海莱士受炒股失利影响整个投资界对其评价,2018年表现堪忧。

    未来随着国内供需矛盾逐步缓解,血制品这个黄金行业的竞争,将从“量”的竞争转向“质”的竞争。(新康界)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备案/许可编码号:渝ICP备11007800号 技术支持:重庆双活云计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