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您当前的位置: > 院企资源 > 行业动态 > 行业发展咨询

医保局重磅文件发布,医保改革进入新阶段!

时间:2019-07-01 16:52:58  来源:  作者:

导 语

国家医保局发布重磅文件,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医用耗材领域编码标准正式上线,全国统一标准,医保信息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6月27日下午,国家医保局下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医保信息化建设进入历史性革新阶段,医药领域迎来巨大变化。

四项编码标准正式上线,破解医保突出问题

2018年5月,国家医保局正式成立,作为新一轮机构改革刚成立不久的单位,伴随相关职能的调整转变,各项医保业务开展迫切需要接受一套有力的信息化变革。

在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建设各项工作中,编码标准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通俗来说,就是数据编码中的“普通话”。在国家和省级医保信息平台尚未建成的情况下,统一的代码标准可以先行推动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交互和信息联通。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介绍,目前工作总体进程比较顺利,平台建设工作已经进行到具体实施阶段,还在16个地区推进了试点工作。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去年确定了包括疾病诊断及手术、药品、耗材、医疗服务等在内的15项业务标准,并开展研究。

目前,标准化已经初步完成四个标准的制定,即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医用耗材4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并已经正式上线。

其余的11项标准协调正在推进,上线的这四项标准是15项标准中最关键、最复杂的部分。通过贯彻实施这些统一代码标准,将解决当前存在的医保数据不互认,医保系统分割、孤岛现象突出等问题。

全国共用一个标准共享一个数据池

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是构建医保标准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支撑,对于提升医保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体现在“三个贯通”:

一是实现医保业务之间的数据贯通。比如,原先药品医保支付和招标采购使用不同编码版本,统一编码后,数据共享和业务衔接更便利。

二是实现各统筹区域的数据贯通,打破全国各统筹区大多数“信心孤岛”“数据烟囱”局面。统一编码后,各地数据互认,信息互通,可以有效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等工作。

三是实现国家和各省(区、市)之间的数据贯通。统一编码后,能够实现全国共用一个标准,共享一个数据池,有利于形成全国层面的医保大数据分析应用。

据了解,前期上线的编码标准是由数千名专家,花费10个月的时间,召开上百次座谈会,梳理数千万条数据后制定而成,从零起步实现了良好开局,目前已在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医用耗材等领域发挥统一效应。

把握五项工作原则打通医保信息孤岛

在加强医保信息化建设方面,施子海强调需要把握五个工作原则:

一、统一

实现编码标准、系统架构、数据规范等方面的统一。

二、高效

借助信息化建设,让医保管理和服务效率得到提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兼容

做到一个信息平台运行不同险种,实现不同功能,提供不同服务。

四、便捷

不仅体现在要为参保人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也要方便基层经办人员操作。

五、安全

筑牢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措施,提升防护水平。确保“不该进的,一个都进不来”,“即使进来了什么也拿不走”。

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是医疗保障改革进程中的一项关键举措,既是解决当前医保管理关键问题,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有效途径,更是创新医保概念、提升医疗治理能力、推动“三医联动”改革的重要突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医保将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产生更有深远的意义。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备案/许可编码号:渝ICP备11007800号 技术支持:重庆双活云计算有限公司